《梦里桃源,不负江南》

2018/8/6 10:42:03

国际戏剧小镇联盟主席   郭小男

《梦里桃源,不负江南》

  越剧小镇2016年奠基由嵊州市委、市政府和越剧故乡的乡贤宋卫平先生共同投资规划建设的一个文化旅游项目越剧小镇以越剧、戏剧演出为核心,集休闲、度假、颐养、农业等生活综合体为内容。2017年8月2号文旅公司的成立做了全球发布

中国以一个戏剧剧种为命名一座小镇这是头一个。之所以做了这个选择,是基于这个地域悠远的历史文化。人类在这里生活劳作的痕迹,可以追溯到万年以前的小黄山文化遗址。中华民族优秀的诗人们经过这里时留下了不朽的诗篇,不是一位、两位诗人有感而发,而是大量脍炙人口的诗作因剡溪而问世,嵊州形成了一条“千年唐诗路”。百年前,小镇的所在地施家岙诞生了女子越剧,女子科班培养“三花一娟”为代表的越剧名伶,是女子越剧的创始人。1922年,第一批越剧女演员们划着竹排、穿着小花袄、从剡溪出发,在水上行驶了273公里,到达了中国的大都市上海,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完成了越剧剧种的建构。越剧十姐妹创作了无数越剧经典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等影响广泛而深远,是越剧艺术的骄傲。2006年,越剧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万年的小黄山遗址、千年的唐诗之路、百年的越剧之乡,夯实了越剧小镇作为文化古镇的资质。这一带,每天200个民间越剧团在演出,完全是自发的,越剧和百姓的生活自然而然地交融在一起。

作为越剧的原乡,理所当然,这里是越剧小镇。国际戏剧小镇联盟的成立,使得越剧小镇超出了地理的范畴、超出了越剧这一剧种的文化意义与覆盖,联盟旨在促进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戏剧原乡相互交流,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同时以传统为根基寻找创新的可能。

在越剧小镇的规划中,古戏楼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剧场项目戏台是中国传统的演剧场所,直到1847年建成第一个镜框式舞台之前,中国戏曲一直发生在三面观看的戏台上。这种演剧和观看的方式,以及所形成的观演关系,决定着传统戏曲的面貌。越剧小镇的古戏楼有藻井、有守旧,有传统戏台的样貌,恪守以三层的空间传递天、人、地的中国人宇宙观的原则,观众席也不用西式的排座,但新的设计扩大了表演区,增加了景深,整个建筑中留出了做各种与演出相匹配的临时展览的空间,方便观众更深入地感知和体会传统。

另一方面,不容忽视的是,在极富创造性的中国戏曲的演剧体系之外,戏曲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内涵使它具有一种民间宗教的性质,中国老百姓的历史认知、好恶判断、审美取舍、情感宣泄都借由戏曲来完成。我们秉承着视中国戏曲为儒教之外的第二宗教的理念,梳理戏曲的根脉、保护戏曲的承继、彰显戏曲的精神。

根据最新的全国剧种普查调研,我国现存的348个剧种当中,有120个左右仅剩下1个演出团体,这些被称为“天下第一团”的演剧团体作为地域文化的代表分布在全国各地。“第一团”是美誉,也是其处于濒危状态的现实,稍不留心,也许就会流失。古戏楼将邀约这样的剧团来演出,担当起这样一份保护的责任,让这些散落明珠般的剧种在不间断地展示性演出中穿成串,璀璨起来。也以此,

展现中国戏曲鲜活的地域性、多样性,使它成为旅游业的一部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欣赏,继而完成文化延续。

未来的越剧小镇有形态规模、剧目定位各自不同的大剧场和10个艺术家工坊,为什么把国际戏剧小镇联盟论坛的发言聚焦在这个项目?我,越剧小镇政府的态度、艺术家的态度来建设,首先要做到非遗的传承保护之后才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今后的越剧小镇不仅有中国非遗——“天下第一团”的演出,也欢迎各国的非遗来此展示。古戏楼表达越剧小镇传统文化坚守,也是我特别想在联盟第一次论坛上与各位理事分享的理念

中国有一位伟大的诗人——陶渊明,他的《桃花源》一直寄托着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理想。我们打造越剧小镇,期待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桃源,不仅仅属于艺术家,也不仅仅属于中国人,它是梦里桃源。我们还有四个字叫“不负江南”,希望有着历史底蕴的江南文化进入现代中国社会,它依然优雅温润,但强悍地重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标识度开启新的文化高端。

“梦里桃源,不负江南”,是我们的目标,更是我们的责任。

3月26日,郭小男导演向国际戏剧小镇联盟的理事们介绍当晚的演出。

 

(根据发言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